新聞資訊
杭州仁本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電話:
0571-86715911
0571-85118191
郵箱:
business@hzhuman.com
地址:
杭州市錢塘區2號大街515號智慧谷15F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在大學生“史上最難就業”的背后,職業院校正迎來春天。最新的統計顯示,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正迅速提振珠海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本地職業院校培養規模小,技術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去年珠海技術人才缺口已接近10萬人,今年繼續呈現擴大的趨勢,一些企業開出上萬月薪仍招不到技術工人。但與之相對的是,社會上對技術教育仍存有“偏見”,很多年輕人和家長都不愿意報讀技校。
技工被企業爭搶
“史上最難就業年”年年出現在媒體上,但在職業教育領域,求職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
“我們今年到珠海很多企業調研,都反映技術人才很難招,我們到三一重工,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直接說你們能不能給我輸送焊工。”珠海一名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告訴南都記者,盡管大學生求職面臨困境,但不少技工人才卻受到企業爭搶。
南都記者采訪獲悉,隨著企業機器換人的推進,生產效率提升,前幾年珠海頻現的“用工荒”今年明顯緩解。2015年,珠海人力資源市場的求人倍率約為1.10(即1個崗位對應1.1個求職者),較前一年下降了0 .45,市場供求矛盾趨于緩和。但技術人才缺口卻呈現擴大的趨勢。
“如果按照上半年的增長趨勢,今年技術人才缺口很有可能破10萬人,不少企業將因技術人才不夠影響發展。”有人預估。
成功轉型光學儀器和自動化機器人的珠海納特思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海生證實,企業一直在招人,目前一線技術工人仍面臨10%的缺口,為了滿足用工需求,企業除了在珠海招聘,不得不將招聘觸角延伸到整個華南地區,最近就分別到湖南和廣西招人。
缺口需靠“外援”
數據同時顯示,珠海目前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3所,其中國家重點中職學校3所,在校生29691人,遠小于目前珠海超過10萬人的在校大學生規模,而今年預計從珠海本地院校畢業的職業技術人才只有10547人,本地培養技術人才的能力遠遠無法填補去年9.5萬人的缺口。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珠海企業要滿足對技工的需求,主要還是依賴外援或企業自己出資培訓,但隨著各地企業轉型升級,對技工的需求增加,類似的技工人才搶奪也將越來越激烈,珠海既要尋求外援,也要發展自己的技工人才培養規模。
楊海生認同這一判斷,稱企業目前一線技術工人平均工資有6000多,一些非常優秀可以帶領一個團隊的技術工人月薪萬元的也有,收入比一些本科畢業的學生還高,但技術工人依然招不滿,除了需要到湖南、廣西招聘,昨天企業還跑到廣州幾所高校招聘了幾名碩士研究生和大學生,“這些大學生我們打算自己出錢培養起來。”
“我們招人也經常要跑到廣州、深圳,光靠珠海很難招到。”長期從事建筑行業的珠海房地產商賈永清告訴南都記者,像現在房地產業一線的技術工人,泥水匠工資每天300到500元,一個月下來有上萬。如果是管理水電的技術管理人員,月薪通常是1萬到2萬元,而其招聘的大學生辦公人員通常月薪只有3000到5000元,但即便開出這么高的工資,還是很難招到技工,從外地好不容易招來的技術人才對本地又缺乏歸屬感,干不了多久就走了,企業忙于招聘。
分析
技工缺口為何這么大?
答案:很多年輕人不愿報讀
珠海技工為何缺口這么大?珠海高級技工學校副書記梁建昌分析,原因有幾方面,一是現在產業轉型升級,不僅是傳統產業,即便是政府著力發展的三高一特產業,需要的并非都是高學歷人才,對基礎的技術工人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二是珠海培養技術人才的學校數量和規模都有限,培養人才跟不上需求;三是社會上對技工存有偏見,很多家庭如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希望子女以后能找個輕松、呆在辦公室吹空調的工作,認為技工太辛苦,不愿意兒子讀技校,在這種觀念影響下,現在雖然不少技工崗位,比如焊工有媒體報道企業開出十幾二十萬年薪都招不到人,原因是很多年輕人不愿報讀。
梁建昌說,最關鍵的還是觀念,年輕人、家長、社會都應改變過去對技工的傳統看法,認識到技能教育并不比學歷教育低人一等,其實技工包括焊工的工作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辛苦。
在多名受訪的珠海企業界人士眼中,那些愿意選擇讀技校年輕人更富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更踏實一點。珠海市政協委員、某出口企業負責人巫銘毅告訴南都記者,企業現在更青睞那些只有中專、高職、大專學歷的技術人才。巫銘毅說,技工因為普遍學歷較低,因此對工作崗位的要求不像大學生那么挑剔,工作更踏實,“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90后,都是獨生子女,一來找工作就問有沒有W IFI,周六周日有沒有雙休日,能不能不加班,很注重享受,即便招過來也干不長久,很快就跳槽了。”
巫銘毅說,這是很多年輕求職者的心態,體現了求職者權利意識的提升,并不能說是一件壞事,但對于企業管理者確實很頭疼。
金灣區人社局一名負責人早些時候在出席某高校的創業比賽講座時也表示,其走訪了一些企業,包括外企,在收縮針對大學生的白領崗位,他在問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會不會擴大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需求時,企業負責人回答大學生當然更聰明,但問題是留不住,所以企業眼下還是更愿意招中專、大專學生。
記者調查
大多受訪市民仍傾向本科教育
南都記者昨日也就人們報讀技校的意愿通過網絡展開了隨機調查,盡管技術人才有更寬松的就業前景以及還不錯的高薪誘惑,但20多名受訪者中,只有2人表示會考慮讓子女報讀技工,僅占受訪者比例的2%。
選擇技校的熊先生給出的理由是,孩子學習一門技術后,干好了可以單飛。另一人則表示,如果是女孩,會讓她選擇大學,但如果是男孩,可以考慮讀技校。
98%的受訪者都傾向大學教育。“大學學習廣度更寬泛,內容更全面,資源豐富,可以有更廣博的視角。”一名受訪者稱,一些技工崗位也有高薪,但這是普遍與個別的區別,讀了大學一般都能找個薪水還過得去的工作,十幾二十萬的技工崗位終究是少數,而且大學生,要達到這個工資級別比技工容易得多。
還有市民認為,讀技校可能局限在技術里頭,未必利于一個人的素質教育。
務實的張先生則表示,選擇讀大學,一是面子問題,中國人都講究這個,二是大學的求職基礎高些,范圍更廣;三是大學入職后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技工再厲害也是在車間里。”
也有受訪者理性反思,稱在國外,對技工很看重,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但國內的觀念還沒有扭轉,不僅是觀念沒有扭轉,大學和技校的教育資源目前也處于不對等、不均衡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當然會追求政府投入資源更多、教育實力更強的大學。
數讀
來自珠海市職教集團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珠海技術人才缺口9 .5萬人,高技能人才缺口3 .3萬人,而隨著珠海市產業轉型升級,截至2015年上半年,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又增加了5 .24%。
在制造業方面,珠海中職崗位需求人數估值為95176人,但今年本地培養的畢業生只有2871人,缺口96 .98%;大專崗位需求人數28545人,本地畢業人數1466人,缺口94 .86%;傳統制造業缺口更大。
處方
針對用工需求設置專業
珠海市職教集團在一份最新出爐的調研報告中提議,各職業院校應針對制造業崗位的需求呈爆發增長狀態的情況,加大對模具、電焊、精密機械、數控加工、電子應用技術等制造業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適當調整服務業相關專業,應對珠海市場需求。
報告同時指出,目前珠海市重點發展的“三高一特”產業中的通用航空、軌道交通,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等專業,以及珠海緊缺的技能型崗位中的飛行技術及維修相關專業基本沒有在職業院校中開設。
報告還呼吁,珠海建立基于需求和就業數據為主要杠桿的本地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基本數據信息庫。提供全面、系統性的人才需求預測分析,把握區域經濟發展的細分市場中對不同規格人才的需要,對即時需求量小、發展潛力大的專業要著力培養,而對那些需求小、變化快的專業要采取在大專業下變通解決,同時重點針對高端制造業、傳統服務業等人才緊缺的行業和崗位,由政府牽引,整合中高職院校和企業資源,建設“現代制造技術中心”、“倉儲物流服務中心”等一批集培訓、研發等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咨詢和培訓服務。